查看原文
其他

高端对话:‘十四五’规划与旅游集团发展

2020年12月13日,2020年中国旅游集团年会在京召开,“企业家战略对话会:‘十四五‘规划与旅游集团发展’”在13日上午举行。

主持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对话嘉宾:
宋 宇  北京首都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姚 军  华侨城集团董事、总经理  
盛 蕾  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细花 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总经理
曾少雄 江西省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胡葆森 河南建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陈妙林 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
路 鹏  融创中国执行总裁、融创文旅集团总裁
俞发祥 祥源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郭 庆  美团高级副总裁
吴国平 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
 


对话内容如下:

戴斌:感谢大家在冬天里共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刚才部长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旅游业当前的形势、工作部署以及对于旅游业的期待。他首先希望广大旅游集团能够做文化自信的培育者、践行者,能够做智慧旅游的示范和引领者,做大众旅游的贡献者,就这些方面我想听听各位的意见。
 


对话嘉宾:宋宇
文化和科技助推旅游前行
宋宇: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首旅集团的董事长宋宇,今天上午听到各位的发言感到非常振奋。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认识到中国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企业虽然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企业蒸蒸日上正常发展的时候暴露不出来,但受疫情影响就暴露出来了。我想我们在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中,有两个方面非常需要重视,也是需要实现的。一是文化资源,二是数字资源
戴斌:您认为歌舞剧院中的传统演艺对旅游企业是起着助力作用吗?
宋宇:有着非常大的助力作用。具体来说,歌舞剧院主要是文艺团体的商演和旅游企业的文化赋能。
戴斌:首旅在数字方面有那些新布局?是做数字科技企业,还是要把科技企业引进来?
宋宇:我们是与好的科技企业合作,用科技企业的能力来赋能。
首旅确实是个老企业,总部在北京,逐渐向全国扩展。今天学习了很多,总结起来有三点。第一,建立信心,市场环境和经营的大环境会变好。第二,科技创新,现在通过疫情来看,没有科技的应用、没有数字化的应用,我们的创新观念就很难树立起来。第三,砥砺前行,要看我们是否抓住市场前景,我希望我们都能够抓住,大家共同努力。
 


对话嘉宾:盛蕾
依托文化创新,赋能旅游产业
戴斌:谈到文化,下面有请江苏文投的盛蕾董事长给我们分享一下,江苏大剧院都在您的集团旗下,这些资源对于旅游有帮助吗?
盛蕾:谢谢戴院长,非常高兴,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今年疫情下,我感受到旅游这个行业是敏感的,但并不脆弱。从昨天论坛发布的创新成果,到今天的部长讲话,以及各位嘉宾的分享,都能感受到文旅人没有浪费这场危机,更多的是在危中找到生机,而且把它变成了我们历练业务和队伍以及倒逼转型的一场战机。
江苏文投旗下有一个亚洲最大的空间文化艺术殿堂——江苏大剧院,占地27万平米。疫情下从30%的上座率到50%上座率,到九月下旬释放到75%的上座率,也就是说防疫、防控的底线在不同时期也成了我们当时认为上座率的天花板。实际上从年报来看,我们现在已经把30%、50%、75%都变成我们上座率的100%。今年从演出角度而言,票务的销售覆盖率反而从去年的75%提高到90%以上,越来越彰显出文旅消费是精神消费,是体验经济,也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种刚需。
戴斌:江苏大剧院的接待情况如何?
盛蕾:2019年是92万人次。
戴斌:我们的指标是如何计算?上座率是如何计算,利用率有多少?有多少座位?一年365天的座位使用率是多高?
盛蕾:我们大剧院8488张座位。我们有两大功能,一块是演出剧场,还一块是会议和展览的功能,也是一个文化综合消费体。常态下是365天,天天要有演出,一台演出从搭台排练到演出,一般需要三天时间。365天,天天有演出,是我们大剧院的运营常态,今年由于疫情,上座率如果按照疫情75%来计算,平均是70%左右的上座率。
戴斌:我去韩国参观像SM这样的公司,在中国是否有这样的公司?我不知道哪些文化企业可以推流行文化,我们现在谈文化更多是演艺、博物馆、美术馆、公共文化、电影,我们是否有面向大众的文化?8000多张座位,是否有像笑果文化这样的给大众的表演,是否有一些流行的时尚文化元素?
盛蕾:疫情下我们也做了扩大内需的多元化经营的产品创新,譬如说我们具有建筑之美的大体量建筑,我们开发了让年轻人到我们大剧院来拍自己定制的艺术照,得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响应。另外我们还做了面向成人和少儿的,类似于芭蕾、声乐的培训,这一块也是得到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另外,我们还在做更多的内容原创。
戴斌:您觉得文化可以赚钱吗?
盛蕾:文化应该说,它的附加值可以带动经济的增加值,但文化必须要和类似于像旅游这样的行业通道进行黏和,把文化的IP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来实现它的乘数效应。
 


对话嘉宾:吴国平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
戴斌:我们提到文化引领,文化自信,可是吃不饱饭,挣不着钱,可以自信吗?在文化产业的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属性的统一方面,拈花湾做的非常好。下面请吴国平董事长为我们分享一下文化运作过程当中的经验和数据。
吴国平:灵山26年一直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文旅融合,我认为文旅融合是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是件很苦的苦差事。另外一个是效益的问题,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经济效益支撑这个项目还是不成功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平衡点的核心始终是产品要受到市场的追捧,同时体现出价值和创造价值。拈花湾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透露一个消息,拈花湾这个地方前三年不赚钱,但现在第四年已经开始赚钱了。此外,还有一个“美”字,没有审美理念什么也不做了。这一点作为旅游人来讲,美学是我们做产品的底色;从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来讲,我们这个旅游产品就是要处处体现美,每个地方都能感受到美、享受到美。
在这样一个好的时代,虽然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旅游人应该对旅游这样一个产品充满信心。在“十四五”规划中大有可为,深挖产品的内涵,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同时我们认为细分市场是今后非常重要的方向,要提升细分市场的比例,提高经济效益,这里面空间很大。
戴斌:您的很多做法经济效益都很突出。吴总您现在是否有担心的地方?比如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能否满足他们?另外还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对我们会有冲击吗?
吴国平:灵山从来没有停止过创新的步伐。对于市场研究,其实主要就是研究年轻人,“年轻人是否喜欢”是我们的追求。拈花湾有两个主力军:一个是女性非常多,二个是年轻人非常多。抓住了女性就抓住了家庭,抓住了年轻人就抓住了未来。比如拈花湾的夜游,夜游是各个年龄层都喜欢的。做文旅,必须研究90后、00后这些人的消费模式、消费习惯。我认为我们旅游业相对而言是拳头产业,这个拳头产业加快更新,就是用数字化、大数据来加快更新旅游业,这样旅游业才有希望。
 


对话嘉宾:胡葆森
“三个使然”,进军文化和旅游产业
戴斌:大家都在说抓住年轻人,但也要抓住老年人,像我们这样过几年也要退休了,我们也有享受的权利。所以,也应该为50后、60后、70后满足一些他们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方面我想请问一下胡总,您在整个河南的布局是什么,有什么想法?请问一下进入文旅行业,是什么契机?
胡葆森:首先还是借这个机会,感谢戴院长提供这个机会。建业28年来一直深耕在河南,作为一个地产开发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之所以从事文旅产业,我认为是“三个使然”:
第一,规律使然。中国社会发展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整个中国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之后,精神的、文化的需求就自然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和提升期。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要素都会向着新的产业加速聚集和流动,这是一个社会发展规律使然。
第二,情怀使然。我们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的或多或少都是有情怀的。你要没有情怀,是无法从事这样一个追求长期价值的行业的。从房地产这么一个高速周转的、高盈利的行业转型做这样一个周期长、收益低、风险高、投资大的行业,这里面多多少少还是有情怀的。
第三,战略使然。房地产行业高利润率时期必然要过去,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在市场经济中长期保持高盈利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建业集团的战略是“扎根河南、不出河南”,河南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同时,交通区位地处中原,两小时高铁圈内拥有3亿人,所以只要做出来一个好的项目,不怕没有人来。所以转型升级是我们的战略使然。
这“三个使然”使我们坚定地从事了这个产业。但是我是新兵,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收获很大。谢谢大家!
戴斌:刚才吴总说一个项目四年可以有利润,您怎么想?
胡葆森:说到盈利,酒店也好、文旅产业也好,有三本账:第一本账就是收入减支出,他刚才说的就是收入减支出,盈利了。去掉折旧还能盈利,那就很了不起。抛除利息,国企的投资资本成本比较低。第二本账是收入减支出再减财务费用。第三本账是收入减支出减财务费用再减累计折旧。如果第三本账还能盈利,一定是非常非常好的项目,这种项目目前在文旅行业里我估计还不到10%。
戴斌:你进入文化和旅游产业之后,第一件事儿是做什么,找人才、还是找资金、土地?
胡葆森:首先找人才,像闵闵总这种人才。
 


对话嘉宾:陈妙林
压力之下,要有底线思维
戴斌:人是企业发展最活跃、最决定性的因素。我们介绍一下行业中的老兵—开元集团的陈妙林,他现在还跑马拉松,我希望他的事业像跑马拉松一样一直跑下去。
陈妙林:我不做企业肯定不会跑马拉松,因为做企业的压力太大。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当然压力很大,压力大怎么办,要有底线思维。今年疫情一发生,我们测算大概今年会影响我们15个亿的现金流,负现金流15个亿。通过我们的运营团队,到现在为止大概是影响了5个亿的现金流,比预期减少了70%。到10月底为止,我们有了利润,到今年年底我们预计还有6个亿的利润,我们有16个亿的正向现金流。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简单的几句话跟大家汇报一下:
第一,我们早几年做好了转型准备,开发了一些新产品。比如说像芳草地等度假类型的酒店,还有生活度假乐园,去年和今年我们各开了一家,这两个生活度假乐园第一年开张就给我们带来盈利。
第二个因素是我们会员的系统。我们有1300万的会员,我们的活跃会员有11%,那也就是100多万活跃会员每年给我们做贡献。这个会员管理,我们早20年就成立了信息化公司运营,是我们酒店现在的客源占比的23%。加上携程、途牛、飞猪等互联网企业带给我们15%的客源,加起来就是将近40%的客源。
第三个就是政府的政策优惠。民营企业情怀肯定要有,没有情怀不行,但是必须要有利润,必须要站起来。当然政府对我们支持力度很大,主要两大块:一块房地产费的免除,一块是资金的免缴或者晚缴,所以非常感谢政府。现在我们基本上度过了难关,但是希望疫情早一点过去,能够带给我们更好的收益,谢谢大家!
戴斌:非常坦率,很多的数据在这里敞开谈。您刚才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特别是留给有准备而且会跑马拉松的人。
 


对话嘉宾:姚军

憧憬未来 满怀信心
戴斌:不管做哪一类型的企业,不能只有情怀,还要对得起员工,对得起社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我心目当中国有企业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下面请我们的姚总代表国企说一说,您会有压力吗?我相信也会有。
姚军:当然有压力。整体来说,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旅游企业,没有浪费掉这次疫情的机会。对于整个文化旅游产业,我们觉得是越发有信念和有信心。旅游业从1979年的经济型产业,到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以及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内旅游人次、旅游收入以及旅游产业投融资总额都大幅增长。此外,近年来,广大的农村居民也有了巨大的消费潜力。所以作为从事旅游产业的企业,我们对这个产业有着充分的信念、充分的信心。特别是今年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好几家企业都主打国内业务,这让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前景是无限的。
华侨城是运行文化旅游产业30多年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华侨城也在不断适应市场、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在产品创新上不断的迭代,从主题公园到生态度假等等。我们在顺应市场,只有顺应市场才可能通过不断的创新,适应市场的新需求、新体验、新模式,在形势大变化下,才会有很好的发展。中国的旅游市场容量极大,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多,对这个产业我们满怀信心。
戴斌:谢谢姚总非常坦率的分享,不管国企民企都是这个行业所需要的、可以依赖的。做任何企业都不容易,总书记说“所有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希望能对会场的年轻人传递一下,我想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对话嘉宾:曾少雄

创新体制机制 打造江西样板
戴斌:江西旅游集团,我们既有风景这边独好,又有《请了平》的魅力诗句,但是怎么把它做成完整的产业链呢,国企应该有什么担当呢,怎么给文化赋能进行驱动呢?
曾少雄:谢谢。我也是旅游新兵,第一次参加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江西省旅游集团2014年10月份注册设立,现在已有6年的时间。结合主题,说一下我们的做法。我们在四个方面体现了我们的担当和探索:
一是产业融合,创新旅游卖点。文旅融合也好,产业融合也好,文化引领也好,把文化亮点转化成旅游卖点是我们作为旅游企业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才能真正把“江西风景独好”的文章唱下去。我们将江西的中医养生文化结合江西的温泉,开发李白上庐山的旅游线路等都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科技赋能,创新消费体验。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在传统的旅游景区进行提升,快进快出。例如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科技管控,实现了我们集团旗下的所有景区没有出现任何的疫情。二是营销,科技的营销,提高它的准确率。今年4月份我们做了云推广,分管的副省长也对我们这个产品进行了推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三是通过科技打造城市微旅游目的地。
三是通过优势互补,创新我们的共赢的模式。我们集中把优势做好,不补短,短板不做,我们利用省级旅游企业的优势,整合合作伙伴,我们相互赋能,合作共赢,发掘了一批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共同把江西省的旅游产业搞好,我们打造了全民旅游消费节—“919”,三年了,我们希望把这个打造成旅游“双十一”。今年9月19日到21日,3天时间消费了50多亿,线下3天货卖了2000多万,老百姓非常欢迎。
四是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江西省旅游集团在组建的时候,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实行核心股份持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2017年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我们现在是国有股份占到百分之34%多,社会资本占到50%多,核心骨干团队100多人,个人占7%左右。
戴斌:江西旅游集团是混合制企业?
曾少雄:对,目前据我了解是全国省级旅游集团唯一一家,旅游行业里是有特色的,体制机制方面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根据《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方案》,我们还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国企改革有一个提法是“国企改革,江西样板”,中国的国企改革的路还一直在走。
戴斌:您这个50%的社会资本怎么引进的?昨天两位企业家说,想跟国有企业在股权方面合作,您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在什么平台上吗?
曾少雄:通过港交所公开市场挂牌交易进来。目前国企改革创新计划,在竞争性领域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
 


对话嘉宾:郭庆

根植本地生活,助力文旅企业
戴斌:今天坐在台上的基本都是重资产型企业,还有一家做平台的企业,就是美团。郭总是主管整个文娱板块,很多人认为美团就是外卖。您认为美团是一个文化旅游企业吗?美团作为一个科技驱动的企业,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怎么把科技驱动的优势为我们整个行业赋能呢?
郭庆:谢谢戴院长,美团是互联网+行业的平台型企业,服务的行业比较广泛,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板块都有一定的涉及。前十年我们做的用户侧重于互联网化的工作,帮助企业做了很多在线营销的事情。以我负责的酒店旅游板块为例,去年消费者在我们平台上消费超过一千亿元。
展望未来十年,做产业互联网,我们希望能够服务好全国的文旅企业。大概会从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是以数据为载体的应用,包括帮助各个资源型企业做好会员的分层分级,把会员沉淀下来,进行长时间的营销,同时进行二次营销。今年像泰山、融创、迪士尼、环球都已深度合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第二,未来希望逐步细分到各个行业,做更多底层的系统赋能。我们来建系统,边际成本比较低,方便使用。如果一个资源方来建,会付出比较大的开发成本,使用成本比较高,后期还需要维护。核心一句话,未来十年我们美团希望能够成为服务于产业互联网的基建部门,这是我们的定位。
戴斌:在订机票和酒店方面已经是行业的市场份额最大,是这样吗?
郭庆:我们在景区和酒店行业是最大的,酒店是一年四亿间夜,今年大概两亿张门票,加在一起,年交易额在一千多亿。
戴斌:很多人说美团不是卖菜吗,美团不是送外卖吗?其实美团对本地人民的休闲生活也给予了非常广泛的服务,而旅游是异地的生活方式,在本地衣食住行需要,在异地也需要,是这个逻辑吗?
郭庆:您说的非常对,美团的使命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旅游是生活更好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本地向异地、从住到行不断扩展外延。
 


对话嘉宾:俞发祥
合作创新 摸索前行
戴斌:祥源有没有线上平台?有没有很多的酒店?
俞发祥:祥源虽然做了十年,目前为止实际上模式还没走出来,仍在摸索探讨过程当中。今年疫情对我们公司影响还是很大的,本来我们预计2020年有3500万—3600万游客,利润最少在15亿左右,结果今年下来不但15亿的利润赚不到,还要赔钱。
我们公司在商业模式上还在讨论,在摸索前进,在这个行业当中我们是新兵新企业新人,向各位学习。我有一个逻辑,我认为在这个行业当中还是需要创新,传统的创新也挺难。我们去找了行业当中最优秀的年轻人,给他们金钱、给他们平台、给他们支撑,用生态的方式孵化了一些企业,效果还是挺明显的。昨天讲的星球花园、探险乐园、自由家营地等等,这些产品现在的收益比传统的那些产品投资回报高,收益快,而且得到消费者的满意度也非常高。
戴斌:你不会自己做一个新的欢乐谷跟姚总竞争?
俞发祥:我也做不了。
戴斌:你可以招很多年轻人来做,像园丁一样,可能做一个新的模式出来。
俞发祥:如果是纯民营企业,没有带土地的话,这个商业模式很难走出来。我希望不用带土地,不用任何政府政策扶持的情况下,能够独立把旅游走出来。我必须本着体验逻辑去做真正的文旅产品。
 


对话嘉宾:路鹏

打造生活场景 形成产业互联
戴斌:融创的“夜夜夜阿狸“荣获2020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大创新项目。下面请路总分享一下融创进入文旅行业的机缘以及在这个领域的优势。

路鹏融创地产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对我们在文旅线下场景营造等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业务还不是特别清楚。对融创而言,我们通过组织战略的产业升级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要做城市共建,有房地产,也要有线下的包括商业、娱乐等生活场景。要让我们的服务从社区蔓延到城市甚至区域,形成产业互联。所以城市共建是我们升级的战略。

夜经济是结合文化集团的IP做的尝试,目前来看效果也不错,在全国有十个项目,晚上会有整体夜游项目贡献给消费者。同时融创把传统的乐园打开了,游客可以像出入购物中心一样吃饭、购物。通过这种方式流量上去了,整体收入也上去了,同时也有更多的合作伙伴进来,线上线下一块做生意,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内容。
线上而言,美团贡献比例最高。我们希望OTA更多从产业互联的角度整合资源和产品。目前,包括电竞比赛、腾讯游戏的线下嘉年华、体育赛事、滑雪场、击剑围棋更多体育文化内容都需要场景,我们更想做的是把我们的产品梳理好,让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定位匹配不同的场景内容,至于什么内容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资源,我跟宋总的观点保持一致,还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最终形成文化与旅游的联动性和牵引性。
戴斌:线上销售占比多大比例?
路鹏:线上销售比例里面,美团占到40%以上的门票业务。
 


对话嘉宾:黄细花

数字化营销助力企业度难关
戴斌:疫情期间大家很关注交给第三方还是自己代理,其实在这个行业中间还有国有企业的黄细花黄总在数字化营销方面做出的努力。有请黄总。   
黄细花:感谢戴院长。非常感谢有这样一次机会,这次来学习、交流认识了很多大咖。我之前在西藏待了好几年,这次收获非常大。此行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邀请在座的企业家来广州挖金矿。吴总可以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复制一个类似拈花湾的小镇。另外,南湖乐园是九十年代很多广州人非常深刻的记忆,也是游客打卡的地方,欢迎吴总和在座的企业家去感受。
直播带货,我是被赶鸭子上架,但是确实也尝到了直播销售的甜头。广州温泉宾馆是一个非常老牌的政务接待酒店,今年三月份开始整个团队做了60场的直播,直播销售有400多万,也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大家都特别开心。充满着磨难和坎坷的一年就要过去了,我们老是说2020年是打妖魔鬼怪的一年,在这里我也祝愿我们所有的旅游人都能够活下来。要活下来,就要好好的干,我们一起努力。另外还有一个恳求,我是一个人大代表,两会很快就要开了,大家也要为我们旅游行业发声。
 
戴斌:昨天下午主持的一场青年企业家对话,大致一算,平均年龄比我们今天在座的年轻15岁,我就在想这两场有什么不同。首先我想到的是,我们这一场会议更稳重。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是稳稳当当带着企业度过了2020年,这非常了不起。无论疫情对我们的影响多大,都将会过去。只要土地还在,人还在,无非少收了一季粮食。对于大家的沉稳和信心,我能够感受到,而且论坛之前我脑子里面就有这个感受。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这个论坛的年龄尽管年长一些,但前进创新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不管对于文化的理解,还是对于科技的理解都也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后浪再过来,只要前浪没有放弃砥砺前行的决心,我们就可以和他们一同前进,我们不用害怕这个时代会过去,历史会留下我们推动这个产业发展的印记。谢谢!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